隨著新興公司越來越多地將自己定位于高端市場,以及潘多拉(Pandora)等重量級公司在設計中避免使用開采的鉆石,實驗室培育的鉆石市場日益升溫。
在對俄羅斯(天然鉆石的主要供應商)實施制裁的背景下,隨著毛坯鉆石產量持續下降至1.11億克拉(自2017年1.52億克拉的峰值以來,每年下降5%),根據貝恩公司2021年對全球鉆石行業的一項研究,實驗室培育的寶石被譽為開采鉆石的更可持續替代品,越來越受歡迎。
但珠寶行業的主要高管仍持懷疑態度,他們指出,珠寶行業本身存在許多問題,尤其是制作珠寶所需的能源,具體取決于珠寶的生產地點。
全球 600 萬克拉的實驗室培育鉆石產量中,超過 50% 到 60% 是在中國使用高溫高壓技術制造的,而印度和美國正在成為青睞化學氣相沉積技術的主要生產中心。
卡地亞首席執行官 Cyrille Vigneron 表示:“實驗室培育鉆石會引發它們自己的問題?!?/p>
“一方面,我們知道最終客戶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接受它們,另一方面,生產鏈的透明度還沒有完全實現。因此,我們還沒有準備好考慮它們,因為我們知道客戶感知問題也會影響象征價值,最終可能對鉆石的整體價值產生相當負面的影響,”他補充道。
梵克雅寶 (Van Cleef & Arpels) 首席執行官 Nicolas Bos 同樣告誡不要僅僅根據生態敘事來營銷實驗室培育的鉆石,他認為這相當于虛假廣告。
雖然實驗室培育的石頭“它們可以提供非常有趣的創意機會,而不是假裝是'行業壞人'的綠色替代品,”他說。
“它是技術的一部分,但不是替代品。有一些使用它們的方法并不反對傳統珠寶。它應該是一條不同的溪流,”他繼續說,并指出了以自然界中沒有的形狀生長鉆石的可能性。
盡管戴比爾斯在 2018 年推出了其實驗室培育鉆石分支Lightbox ,但 LVMH Mo?t Hennessy Louis Vuitton 通過收購以色列實驗室培育鉆石生產商Lusix 的少數股權,成為第一家投資該領域的主要奢侈品公司。
Tag Heuer 手表品牌去年3月在日內瓦鐘表與奇跡展(Watches & Wonders show)上展出 Carrera Plasma 手表時,就使用了 Lusix 鉆石,稱這種設計是“真正革命性的”。
但路易威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Michael Burke 表示,他還沒有準備好在短期內放棄天然鉆石。
“有很多問題,這就是為什么 LVMH 涉足其中是一件好事,因為我們需要知道發生了什么。我們需要跟上所有進展,但這是非常耗能的。在某些方面,碳足跡高于負責任開采的鉆石,因此我們必須小心這一點,”他警告說。
2021 年發表在巴塞爾 MDPI 期刊上的實驗室制造鉆石和開采鉆石之間的一項研究發現,能量、鉆石大小、使用的機器和現有條件等因素會影響包羅萬象的生態聲明的有效性。
“有數據證明了這兩種方式,”鉆石和采礦業資深人士、鉆石品牌Maison Mazerea的創始人 Peter J. Ravenscroft 說。
他繼續說,尤其是因為考慮到依賴鉆石開采對社區生計的影響,僅僅因為它們不需要開采而將實驗室培育鉆石稱為可持續發展是“簡單化的”。
進一步看,Ravenscroft 認為“市場將出現分歧”,實驗室培育的寶石“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”,這取決于消費者是否接受開采鉆石的10億年起源故事的“神秘和奧秘”。
“對于更愿意購買實驗室培育鉆石的人來說,市場非常強大,我完全理解。但是總會有人想要自然美。如果您談論的是要支付數百萬歐元購買的鉆石,那么您不會為人造鉆石這樣做,”Ravenscroft 說。
但這種缺乏熱情也可能歸結為蘋果與梨的比較,尤其是在尺寸方面。根據貝恩的報告,大中型鉆石占克拉產量的 25%,但約占市場價值的70% 至80%。
與此同時,最大的實驗室培育鉆石剛剛突破 150 克拉大關。國際寶石學會(International Gemological Institute)分析并分級了一顆30.18克拉的祖母綠切割,顏色為H,凈度為VS2,是第一顆經過拋光、超過30克拉的實驗室培育鉆石。
去年 7 月,在巴黎舉行的高級珠寶展示會上,投資鉆石——尤其是 79 克拉的鉆石——占據一席之地,技術進步使得增加數量和尺寸成為可能,也會使每克拉實驗室培育鉆石的價格下降,Chaumet 首席執行官 Jean-Marc Mansvelt 表示。
“很多人來找我們投資。重要的是了解客戶的立場以及他們在 Chaumet 購買時的期望,這是一塊將在他們的一生,甚至幾代人中保持其價值的寶石,”他繼續說道?!瓣P鍵是不要誤導客戶?!?/p>
Fred 的首席執行官 Charles Leung 指出,對于他們周圍的所有對話,“在某種程度上,實驗室制造的鉆石仍處于起步階段?!?/p>
這家巴黎珠寶公司“愿意在未來探索更多關于實驗室培育的鉆石”,因為越來越多的客戶,尤其是年輕人群中的客戶,將鉆石珠寶視為一種時尚選擇,而不是一種投資。他繼續說,這“無疑會擾亂整個行業”。
但還有一個更長遠的愿景??紤]到該公司創始人 Fred Samuel 曾考慮到將養殖珍珠視為天然珍珠,因為天然珍珠越來越稀缺,Leung梁朝指出:“有一天,地球上可能不再有新的鉆石礦了?!蔽覀儗⒉坏貌贿m應?!?/p>